财新传媒
mini > 人文 > 正文

易中天:做他学生不容易

2021年09月10日 09:23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导师们都和蔼可亲,吴林伯先生也一样。但,上吴先生的课,还是紧张。因为先生不苟言笑,要求又严
导师和同学们,后排左起:吴林伯先生、周大璞先生、胡国瑞先生、易中天、付生文,前排左起:毛庆、何念龙、李中华。

  本文系博客精选,来源于“易中天”

  文|易中天

半根丝

  1978年,我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班上九个学生,八位导师。

  导师们都和蔼可亲,吴林伯先生也一样。

  但,上吴先生的课,还是紧张。

  因为先生不苟言笑,要求又严。

  有次,吴先生突然问:“《典论·论文》谁写的?”

  这也算问题?

  埋了雷吧?

  结果,大家都不回答。

  “这也不知道?”

  先生显然生气了。

  班长扛不住,答:“曹丕吧?”

  “曹丕就曹丕,吧什么?”

  我们班长好歹也是参加了抗美援越的,顿时脸红脖子粗。

  全班都低着头,忍住不笑。

  “《文赋》呢?”先生又问。

  “陆机。”这回班长不敢再说“吧”了。

  “哪个朝代的?”

  “晋。”

  “西晋还是东晋?”

  见鬼!西晋总共才多少年?

  用得着分那么细吗?

  后来想想也是,陆机可没活到东晋。

  从此,我们不敢说汉、晋、宋,得说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什么叫“一丝不苟”?

  这就是。

  尽管西晋那根丝,只有半个世纪。

坐飞机

  课堂上也有高兴的事。

  某天,吴先生进来就宣布,他老人家要去参加学术会议,坐飞机去。

  全班鼓掌。

  先生又说:“我要在飞机上大声朗诵《文心雕龙》。”

  那时我们都没坐过飞机,也不知道飞机上不能大声说话,又都鼓掌。

  这事搁在今天,当然不算什么。但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坐飞机参加学术会议可是相当了不起。何况吴林伯先生也不是贪图享受之人。他老人家一辈子吃食堂,茹素。每次上完课,就提着饭篮和我们一起穿过操场,到对面小山包上的教工食堂去买饭,然后回家与师母共用。

1631236814易中天和老师
先生在伏案工作

  先生没有任何嗜好和娱乐,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文心雕龙》的研究,这份感情我觉得应该尊重。

小板凳

  转眼就要毕业了,得做论文。

  我的论文选题,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

  吴林伯先生便成为我的指导教师。

  “《文心雕龙》五十篇,背下来!”

  先生吩咐。

  我的妈呀,这怎么做得到?

  做他老人家的学生,真不容易。

  好在,特别重要的,能背。

1631236947微信图片_20210910091948_副本
读研究生时读过的《文心雕龙》

  “《原道》!”

  先生开考。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好了。《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指瑕》!”

  “@#¥&……”

  算了。先生放过,但要我用毛笔在宣纸上,把《文心雕龙》五十篇抄一遍。然后到他家里,当面用朱笔点断。

  这倒行。做完这功课,便是读书。

  那时住房条件很差。给我的待遇,是在先生的书桌旁放一张方凳,算是小书桌,然后坐在小板凳上读书。

  书,主要是两本,一本是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一本是吴林伯先生自己的《〈文心雕龙〉义疏》。那时《义疏》还没有出版,只有油印本和手稿。但先生准许我读,准许我用。直到先生认为过关,才回到宿舍写论文。

  后来,《〈文心雕龙〉义疏》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吴林伯先生的其他论文,则由崇文书局结集出版。

  我想,这也许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版面编辑:邓舒方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