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陈飞 > 正文

清明之前的“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又怎么衰落的|民俗

2022年03月26日 08:06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些扑朔迷离,纪念介子推便是主流的说法。那么,寒食习俗真是因为《庄子》虚构的介子推的故事,加上老百姓的愚昧迷信而起吗?
2018年4月4日,北京陶然亭公园举办寒食节文化活动。图/视觉中国
陈飞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负笈法国巴黎,获欧洲工商管理硕士。现为中医主治医师。长年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发表有关国学、文化与民俗的专栏文章,为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又一场倒春寒来临,把已经颇有些暖意的天气拉回了阴冷,这就是所谓的春寒料峭。通常来讲,要过了清明节,进入阳春三月(农历)后,天气才会稳定地向暖,有的年份甚至过了清明节也会有倒春寒出现。而古时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节日,叫作寒食节。

  据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造饧、大麦粥。”南宋陈元靓在其编纂的类书《事林广记》中对此又做了辑佚:“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荆楚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齐人呼为冷烟节,又云禁烟节。”隋代的杜公瞻对此也做了详细的注释。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邓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