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李大卫 > 正文

当符号资本不再保值|猎读

2022年09月09日 13:13
在新书《身份与文化》当中,马克斯认为人们会在没有太多实际考量的情况下,集体接受一种潮流,又在语境变换之后果断取关,并在这种姿态的不断调整当中,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宣示
《身份与文化》书封

  那是20多年前,有个海归朋友约去国贸下面的星巴克碰头。那个店是北京城内第一家,环境设计的感觉十分“超国民”。在座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了很出名的电影导演。据说他们圈子里有个流行的说法——我不是在星巴克,就是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这个说法透露出一种身份意识。表现出这种姿态的,都是本城的年轻人,从事新兴职业,收入未必很高,但也绝对不是穷人。他们所属的群体,社会地位似乎高于星巴克在西雅图老家的常客均值。这也是文化传播的常态,不只发生在中美之间。我们常在英语里看到一些借用词,特别是原本来自法语的那些,转移过程往往伴随着升级。比如司机到了英语里,变成了专车驾驶员;蜡烛台则一跃而成了水晶吊灯。这类例子不胜枚举。于是我们看到同一文化现象,或是产品、符号之类,在不同语境或是市场中出现的“差价”。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