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端午节》& 忧国志士

2021年06月14日 10:44
在学生面前,他时常以“忧国志士”的形象出现,而实际上却反“忧国志士”之道而行之
鲁迅的短篇小说《端午节》(1922),讲述名为方玄绰的教员在端午节前没领到应得的薪水,生活陷入窘境。图/视觉中国

  文|米琴

  鲁迅的短篇小说《端午节》(1922),讲述名为方玄绰的教员在端午节前没领到应得的薪水,生活陷入窘境。在讲堂上,他“常常喜欢拉上中国将来的命运之类的问题,一不小心,便连自己也以为是一个忧国的志士”——此句话透露出,学生误以为方老师是“忧国的志士”。而“端午节”则总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忧国志士屈原。

  比照屈原,现实生活中的方玄绰与忧国志士毫不沾边。他即无志士敢直言犯上的抗争精神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牺牲精神,也不具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情怀。他甚至对身边发生的不公正的事都能泰然处之。

责任编辑:耿铭钟 | 版面编辑:吴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