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陈飞 > 正文

诗意中的老北京中秋食俗|民俗

2021年09月18日 09:30
中秋馈赠月饼之风据说始于明代,到了晚清更是推动了糕点业的兴旺发达
“团圆果共枕头瓜,香烛庭前敬月华。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这是清乾隆年间一首记述北京风俗的竹枝词,可以说是老北京中秋食俗的真实写照,归纳了中秋节令必备的两类美食——水果和月饼。图/视觉中国
陈飞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负笈法国巴黎,获欧洲工商管理硕士。现为中医主治医师。长年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发表有关国学、文化与民俗的专栏文章,为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团圆果共枕头瓜,香烛庭前敬月华。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这是清乾隆年间一首记述北京风俗的竹枝词,可以说是老北京中秋食俗的真实写照,归纳了中秋节令必备的两类美食——水果和月饼。

  那么,团圆果是什么?据《旧京风俗志》稿本“中秋日为团圆节,此日家人父子,共相庆祝。照例必食苹果,谓之团圆果,故苹果之价,此时最贵。”团圆果就是苹果,苹果旧称频婆,亦称平波、平坡。其原产欧洲,传入中土较晚,曾有考证认为《元宫词》中“兴和西路献时新,腥血平波颗颗匀”的平波即是苹果,故将苹果的传入时间定为元末。明人也有“平坡红艳露犹香”的诗句,但彼时未普及,因为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觉得新奇,还专门写过一首《频婆》诗:“汉苑收名果,如君满玉盘。几年沙海使,移入上林看。对酒花仍艳,经霜实未残。茂陵消渴甚,饱食胜加餐。”而到了乾隆年间,它已是较常见的水果了。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邓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