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诺奖得主古尔纳的难民话题

2021年10月08日 09:27
古尔纳以极大同情描述被拔掉根的移民个体,探索移民的主观世界。他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人们听到那些不会发声的人的声音
古尔纳在18岁时,因为桑给巴尔的动乱和政治迫害而作为难民来到英国。他所以从事写作正是为了应付自己作为英国的难民的那种错位感觉。图/视觉中国

  文|米琴

  对欧美文坛来说,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1948-)的作品并不是什么冷门。诺贝尔奖委员会声称对他的著作已经跟踪了十多年。他登上文坛这30多年来,每部小说都受到主流媒体的介绍和评论,其中一些作品获得重要文学奖项的提名,比如《天堂》(Paradise,1994)曾入围布克奖。他本人还多次得到主流媒体的采访。他作品的两大话题——后殖民主义和难民/移民问题,也是近年来欧美文坛的热门话题。此外,他的作品还受到西方从事难民问题的研究机构和帮助难民的团体的关注。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米琴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