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100年后,怎么读《阿Q正传》

2021年12月02日 09:39
“将到而立之年”的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可丝毫没受到辛亥革命理念的影响。其思想行为与那些理念完全相反。青年一代中的阿Q现象,令作者担忧
《阿Q正传》书封。

  鲁迅的《阿Q正传》被誉为“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成就”。[1]1921年12月4日,《阿Q正传》第一章发表于《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栏目。百年来,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和争议从没停止过。

  早在今年7月,《光明日报》就发表了一篇纪念《阿Q正传》发表百年的讲演。[2]讲演者提到一些文学名人对阿Q的评论。茅盾称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冯雪峰说阿Q是“‘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周作人认为 “阿Q这人是中国一切的‘谱’——新名词称作‘传统’——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米琴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