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陈飞 > 正文

漫漫冬夜何所寄 鸟语虫鸣破寂寥|民俗

2021年12月04日 08:22
“蓄虫”“养鸟”曾被讥为不思进取、玩物丧志,而今随着观念的改变,愉悦身心的玩乐是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4月24日,北京,70岁穆先生提着架子遛鸟。图/IC PHOTO
陈飞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负笈法国巴黎,获欧洲工商管理硕士。现为中医主治医师。长年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发表有关国学、文化与民俗的专栏文章,为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进入冬季以后,除了气温下降,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昼短夜长。虽然2000多年前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就写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但是,室外北风呼号,一片荒凉,夜游有何乐趣可言?冬天的漫漫长夜确实令人寂寞无聊、心情抑郁,尤其在没有现代各种娱乐方式的古代,就更难以忍受。不过,古人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清末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便记载了近年来又重新流行起来的老北京冬日的一项娱乐——养冬虫。“冬日养昆虫亦为一种娱乐。凡蟪蝼蛄(俗名蝈蝈)、油葫芦、蟋蟀、金钟儿、咂嘴儿,皆于大小葫芦中养之。每夕室中温暖,则鸣声四起,闻之与夏秋山林之间相似。善养者可过冬至节,或且至上元节。”冬虫就是将昆虫进行人工错季繁殖,令其在冬季存活鸣叫,使人仿佛置身于夏秋山林之中。这如同制造一个类似如今所谓的虚拟空间,以视听方式令时空变换、光阴倒流,使人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不得不说,这在当时可算得一项伟大发明。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邓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