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热议 > 正文

现代商人郑观应的远见|识史

文|雷颐
2023年08月07日 20:00
中国风气重官轻商。盛宣怀与郑观应的侧重显然不同,吊诡之处在于二人的观点都基于对国情的深刻了解与认识,这是一种难以解决的悖论
资料图:郑观应。图:李晓容/视觉中国

  电线电报是近代引入中国、具有相当争议的“奇技淫巧”之一。李鸿章自1865年起就主张创设电报电话事业,但顽固派认为电线会变乱风俗,是背祖弃宗之举。朝廷采纳顽固主张,一直否决办电报局之议。为了加强海防,也是为了试验探索,李鸿章1879年未向朝廷请示,就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设电报以达天津,效果良好。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军情骤紧,李鸿章不失时机,于这年秋再次上奏,详陈必须立即架设电报线的理由。险恶的现实和透彻的分析,使清廷终于允准他着手办理电报局。同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