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卡夫卡的长城联想

2024年05月27日 17:05
小说中的叙述者质疑“修长城”的短期目的和终极目标,并对皇权帝制进行了思考。有学者认为,此处的“中国”象征全人类
卡夫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

  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长城有关的叙事,也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了,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并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孟姜女新婚不久,其夫就被强迫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知丈夫已死,痛哭七天七夜,致使这段长城坍塌。

  卡夫卡显然不知道这个传说。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这样描写去参加修建长城的村民:“他们像永远怀着希望的孩子一样辞别了家乡,再为民族大业尽力的欲望变得无法抑制。他们还没到时间就从家里出来,半个村子的人一直把他们送出好远好远。每条路上都能看见一队队人,一面面角旗,一面面彩旗,他们从未发现,自己的国家这么辽阔,这么富裕,这么美丽,这么可爱。”每个农人的“血液不再被禁锢在可怜的体内循环之中,而是在无边无际的中国,甜蜜地往复流淌。”那些如孩子般天真的村民,受到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激励,欣然接受了修建长城是“民族大业”的说法并积极响应,兴高采烈地离开家乡前往长城工地。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个体,而是汇入了从事伟大事业的集体。这使他们感到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那个彩旗挥舞,大队人马意气风发行进的场面,与孟姜女故事中村民被迫离妻别子去修长城服苦役的情景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米琴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