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刀尔登:宽恕|鲁迅学

2024年07月08日 20:00
鲁迅未免想多了,他之宽恕与否,人家未必知道,更未必在意;即使鲁迅后来地位高了,化“怨敌”为战友,亦不过是嘻嘻一笑之间的事
“宽恕”是汉代就有的词,在鲁迅的时代,由于翻译西典之用,这词有了新义,与放弃报复、追索及情感上的释怀有关。图:视觉中国

  《鲁迅传记资料研究汇编》是两年多前出版的,其中提到鲁迅的传记彼时已有百余种。一算,我读过的鲁迅传记,用一只手便屈指可数。心中一愧,便借着这书的介绍,在去年夏天,买了一种厚厚的传记来读。看了一些,放下去做些别的事。这一放便换了季,再读再搁置,已下了雪,如此延宕,到现在也没看完。兴致如此之不高,不是书的毛病,书是写得很好的,是我的毛病——我早先是挺爱读传记的,这些年来却对这种阅读行为有些疑神疑鬼。

  想象一下几百年前的乡下人(如果觉得“乡下人”这个词不顺耳,可以换成“大多数人”)。对乡里的事情,凭着自身及前辈的经验,有真切的认知;对县里的事,已如雾里看花(我住过的第一个村子,去过县城的人不到十位,而那已是在20世纪70年代);对国家大事,所知极鲜。知识的来源,第一是本地的“意见领袖”,乡绅之类,如未庄的赵太爷和“假洋鬼子”,以及这类人物家中的帮佣,负有传递消息之责者;第二便是戏文,红脸白脸,一字并肩王,手执钢鞭将你打等等。古代的乡绅,近年颇被恭维为中国的精神脊柱,从现在的观点看,无非是另一些懵懂之士,便是他们的信息上级,朝中大员或博学之士,自称“遍观古今兴亡得失”者,又何尝明白自己何以身处此境。抛开这些,只说唱戏、说书,如果一个人的政治观念、历史观念,是从戏文的描述中形成的,他们心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不难想象。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视听推荐

刀尔登
诗人、专栏作家。本名邱小刚,曾用笔名三七。1964年生于沈阳,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定居石家庄。出版作品有《玻璃屋顶》《中国好人》《七日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