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朱学东:消失的南瓜吃法|饮食

2024年07月26日 20:00
南瓜垒块是最早消失的一种南瓜吃法。分田到户后,垒块没人做了,南瓜也就喂猪了,原来蒸煮南瓜包括切丝炒都不见了,甚至南瓜饼也少见了
资料图:南瓜疙瘩汤。

  “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黄,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药,同猪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李时珍,《本草纲目》)

  南瓜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一带,明朝时传入中国。因其对土壤要求不高,容易成活,产量高、从藤蔓到果实到籽,都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迅速成为中国广泛栽种的经济作物。

  如李时珍所概括,因其种出南番,属于南来之瓜,故称南瓜。在故乡,南瓜被称为饭瓜,其得名不只是番瓜的方言音讹,更是其救荒保命之能。在我的理解里,饭瓜才是南瓜各种叫法中最为贴切的。故乡虽然是鱼米之乡,因为人民公社农民公粮压力重,加上生产力水平低,小时候家里粮食每年都不够吃。我熟悉的能补主粮稻麦不足度过年荒的,除了山芋(白薯),就是南瓜。与山芋一样,摘下的老南瓜也能储藏很久。

责任编辑:李佳钰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朱学东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书评、旅游、美食美酒专栏作者。当过大学老师、公务员,在多家媒体服务过。著有《人民的饮食》《江南旧闻录·故乡的味道》《江南旧闻录·故乡风物长》《老朱煮酒》《愿孩子过好你的世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