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巴黎大百货店背后的消费主义逻辑|观展

2024年12月25日 15:05
19世纪中叶的这次重建带给巴黎的变化,不是浅表的拉皮修饰,而是全新的生活方式——衣饰考究的精致男,不时驻足于时髦的大百货店外“舔橱窗”
19世纪中叶的重建带给巴黎的变化,不是浅表的拉皮修饰,而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和朋友去巴黎马黑区街拍。走到半路,细濛雨雾骤然变猛。恰好路过一家网红犹太小馆,于是躲进避雨,顺便试一下他们的烤花菜和朝鲜蓟,直到雨势稍缓。那一带属于巴黎四区,和左岸的五区一样,都是古屋窄巷,而不是那种广场林荫道景观。所谓无他,就是他们逃过了19世纪中叶那一轮城市大改造。

  马黑区也有广场,但不是作为街道辐射中心的开放空间,而是孚日广场那种封闭式围场。瓦卢瓦王朝末期,亨利二世就在这里死于比武。据说诺查丹玛斯曾经预言此事。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后,广场被重修成现在的样子。不少历史上的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过,从亨利四世的宠臣絮利、书信体写作鼻祖德·赛维涅夫人,直到诗人雨果、小说家都德。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李大卫
文化评论人,生长于北京,其他文字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恐龙和猫》、评论集《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