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北宋中后期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也是经常处于党争旋涡中心的人物之一。苏氏兄弟俩对新法的态度,和司马光不同,两人都有着相当具体和实际的接触,因而,其反对性的异议和支持性的同意,都是既受自身观念的限制,也受时局变化的影响,所以虽然他们总体上属于新法的反对派,但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具体讨论。
《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都有过关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议论苏轼兄弟的记载,是否事实则另当别论。事在熙宁二年八月十六(庚戌),当时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当检详文字,因为他与变法派总是意见相左,就想离开朝廷,神宗看了他请任外官的状文后,问王安石说,苏辙和苏轼相比怎么样?朕看他们的学问很相似。王安石回答说,苏轼兄弟善于察言观色,是飞钳捭阖的纵横家。神宗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不是应该很会见风使舵吗?为什么反而不合时宜呢?于是下诏依苏辙所请,任命他为河南府推官。梁启超在《王荆公》一书中曾专门提醒读者说:“……凡杂史述荆公祗他人之言,又岂可尽信耶?”《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记载了大量王安石肆意诋毁其他大臣的谈话,大多是与宋神宗单独的对话,或者有其他大臣在场议政时说的话,但常因缺乏旁证,且与可征信的王安石日常言行大相径庭,所以都很难当作事实对待,至少应当对其准确性存疑。前述《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所记王安石对苏氏兄弟的评论未必真实发生,但将苏门父子三人视为纵横家并非凿空之论,尤其是三苏的诗文以及苏轼苏辙的政事行迹中时有呈现,但是当然远比“纵横家”这个标签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