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解释 > 正文

股债跷跷板现象怎么形成的?|解释

文|财新 张粲
2025年02月13日 13:34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存在,会吸引一些投资者在两类资产之间横跳,以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但股债跷跷板的拐点并不容易捕捉,频繁切换很可能两头打脸
2024年10月8日,杭州股民手机显示A股大幅高开,沪指报3674.40点,大涨10.13%。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指股债两个市场呈反向变化,一边起来另一边就落下的投资现象。这种现象在海内外市场都普遍存在。

  2024年,债市全年震荡走牛,但期间也出现过股债强弱的切换。例如2024年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后,“股债跷跷板”就有一段明显的演绎——从“股熊债牛”转向了“股牛债熊”。2024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沪深300累计上涨21.11%,中证全债指数下跌0.84%。

  股债跷跷板效应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动呢?这还要从两类资产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说起。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