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哪吒”象征谁?

2025年02月21日 11:26
在不同历史年代,哪吒对中国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最新版哪吒的意义甚至延伸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2025年2月10日,成都金融城哪吒雕塑吸引了很多的市民朋友来此打卡。在不同历史年代,哪吒对中国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图:视觉中国

  哪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公元266-420年)就有文字记载。描述“哪吒演变史”的文章很多。简单概括就是哪吒从宗教神话中的神,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少年超级英雄,现在又演变成“魔童”——先是在魔性与人性间挣扎,从害民魔童最终变为救世神童;肉身重塑后又经历被误导和受骗过程,最终醒悟,成为带领民众反叛的领袖。

  在不同历史年代,哪吒对中国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早先,威风凛凛的哪吒,“怪物见时惊怕。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甚至在民间产生了哪吒信仰”。[1]降服恶龙的哪吒被奉为镇水神。沿海地区的许多庙中供奉哪吒神像。闽南和台湾地区的哪吒信仰最为兴盛。光台湾就有300多座哪吒神庙。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米琴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