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毁灭性战争的背后|猎读

2025年02月24日 13:54
一是极端的意识形态,会导致妥协难以达成。处于封闭状态的社会,更倾向于对外来威胁做出误判。所有这些都可能在当今继续发生,尤其是当统帅们无需身先士卒
《一切的终结》书封

  在圣彼得堡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宫里,挂着几幅卡尔·布留洛夫的大型油画。先说布留洛夫,这是一个从法国归化过去的俄国画家,早年在意大利学艺,后来以历史画闻名,当时在文化精英群体中粉丝甚众,像普希金、果戈里之类。笔者对他描绘的汪达尔人劫掠罗马城,一直印象很深。那种蛮夷一炬、可怜焦土的末日感,让人唏嘘不已。

  近日看到一本新书的封面设计,恰好用到这个画面,加上罗伯特·卡普兰等名家的推介,便搜来一读,发现这本历史书中论述的事件,远比这幅画中表现的内容更加残酷。这本《一切的终结》,作者是胡佛研究所的古典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不同于这个研究领域的很多专家,他的书中可以明显看出强烈的危机感。通常人们会用两种不同的态度看历史。一种纯粹出于好奇,而另一种则抱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有时还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意识。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李大卫
文化评论人,生长于北京,其他文字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恐龙和猫》、评论集《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