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读书 > 正文

王仰晨存萧乾信和赠书|收藏

文、图|王小平
2025年03月15日 10:42
萧的来信时常附以剪报,很体现这位老报人对新闻的关注。萧寄赠的著译也有十余种,也不止一次在信中鼓励王仰晨在编余写作,为后世保留些史料
萧乾致王仰晨信(1993/7/26)

  王仰晨与萧乾(1910—1999)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多年,初时鲜有交往。萧乾曾在信里说:“我们共事(同在一单位)近二十年,几乎没有过过话,而彼此都知道对方是巴金的老友。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革中后期你贴的一张大字报,很佩服你始终不介入(或者说当逍遥派),也即是不想借机捞上一把或显显威风,你始终是那样沉默不语。当时不属几类者能做到那样超然,实寥寥无几。”(1993/7/26)

  他们少接触有其客观原因,不仅是年龄差异,业务也存在隔阂;王是在现代文学编辑部(后兼鲁迅著作编辑室),萧是在外国文学编辑部。现存萧乾写于1982年的一信,说明他们还是有过“过话”的,那信中提出了为孙用先生八十寿辰,邀约同人聚餐事。萧乾所在的外国文学编辑部负责人是孙绳武,孙用退休前所在的鲁迅著作编辑室负责人是王仰晨,信同时写给他们,或许是作信时还存有政治运动后留下的小心:“……如果我这想法不合时宜,就作罢”——他又补充说。参读孙用旧信和王仰晨日记可知,同为此事,原本孙用先生已邀约王仰晨到北新桥江苏餐厅小酌。萧信带来的改变不可谓不大:最终是在北海仿膳设了两桌,到者除孙用、萧乾、王仰晨、孙绳武外,还有楼适夷、郑公盾、杜草甬、许磊然、劳荣、汤真等人。

责任编辑:李佳钰 | 版面编辑:韦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