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已经剖洗好之鳝鱼,切成一寸长小段,与猪肉同煮谓之‘鳝筒煨肉’。作料为绍酒、酱油、葱结、生姜,须待煮至极烂时再放入白糖少许。即可上桌。”
2025年春天,回故乡省亲,闲来无事,在家随手翻看乡邑前辈东吴大学教授伍稼青*先生所撰《武进礼俗谣谚集》。这是伍先生流寓台湾时追忆故乡风俗食物的小书。其中“鳝筒煨肉”位居食单第三位,居糟扣肉和酒煨肉之后,可见其印象之深。
鳝筒,武进人称呼黄鳝切段之谓。袁枚《随园食单》中,“切鳝以寸为段”。一般鳝筒就是寸长。黄鳝去内脏后切段,肚肉内卷与鳝背成筒,故得名,比鳝段形象。于我而言,鳝筒读来颇有亲近感,仿佛在异乡听到乡音,毕竟,我自小就是黄鳝杀手,熟悉鳝筒,后来也吃过不少黄鳝。而在其他地方,切段的黄鳝,大概很少称为鳝筒的。所以,以鳝段为原料的菜肴,在武进,传统称呼都是红烧鳝筒、清汤鳝筒、鳝筒蒸咸肉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