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伊利亚特》中的黑帮文化

2025年05月23日 14:40
从愤怒到暴力到成为禽兽;从远古城邦到街头帮派到侵略战争发动者
荷马所著史诗《伊利亚特》场景的插画,彩虹女神伊里斯为普里阿摩斯出谋划策。图:视觉中国

  美国第二夫人乌莎·万斯随身携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一事曾成为新闻。那是在2024年10月份,大选的最后关头。拍到镜头的电视记者宣称是想通过她的阅读清单“一窥竞选活动中一位不为人知的人物”。[1]当时乌莎正在阅读的是艾米莉·威尔逊2023年翻译的英文版《伊利亚特》。为此,《名利场》杂志还专访了荷马史诗专家艾米莉·威尔逊教授。

  艾米莉·威尔逊教授感到此事的讽刺意味是:“《伊利亚特》是一首关于男人如何争夺女性身体控制权的诗歌——整个情节都以此为前提,也围绕着男人之间为了谁能拥有对女性身体的绝对控制权而产生的愤怒展开。故事的另一个驱动力在于:当一个非常强大的男人,也就是阿喀琉斯,拒绝接受失败时会发生什么?在致命性方面会发生什么?死亡人数又是多少?当失败令人无法忍受,而对失败的唯一可能回应是无限的愤怒和无限的复仇毁灭欲望时,脆弱的社会纽带联盟将付出什么代价?”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米琴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