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乌克兰式的绝望幽默|猎读

2022年03月24日 09:13
李大卫
李大卫

文化评论人,生长于北京,其他文字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恐龙和猫》、评论集《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等。

战争中失去的除了生命、财富和波德里亚所谓的真相,还有人对生活复杂性的感知力;世界原本复杂的光谱被简化成黑白两色,而两极之间的所有过渡均被删除殆尽。库尔科夫的《灰蜜蜂》正是以此为主题
news 原图 《灰蜜蜂》的书封

  转眼之间,俄乌冲突爆发已近一个月。这场非局部的局部战争造成诸多全球性意外后果,其中之一,是乌克兰文学受到各国读者强烈关注。等到战争结束后,很多外国人看到乌克兰一些城市广场上的谢甫琴科塑像,或许会留意这是哪位人物。其实不止乌克兰国内,即使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华沙、华盛顿,也有这位诗人的纪念像。

  谢甫琴科出身农奴,直到20多岁才因赏识其才华的俄罗斯画家布留洛夫援手,摆脱奴藉。作为乌克兰语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因作品触怒沙皇尼古拉一世,遭受过政治迫害。罪名之一,就是使用所谓“小俄罗斯语”写作。根据当局的沙文主义政策,这类边缘语言只能用于表现少数民族风情,为帝国的文化景观提供点缀,而严肃文学则必须使用俄语写作。类似政策直到20世纪仍在执行,力度也更有过之。乌克兰背景的作家,从果戈里、巴贝尔到布尔嘉科夫,大多以俄语写作,也就可以理解。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