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然可以管理既有知识,进行“组合”“整合”与“集成”等操作;然而,除此之外,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生成新的知识
STC是尺度(Size)、时间(Time)与成本(Cos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对尺度、时间与成本采取无穷大、无穷小的变形,你会获得更多可能
最阳光的赚钱方式是收取所处时代的智商税,而不是利用人性弱点,收取粉丝的智商税——有没有被收智商税,区别正在于此:是否增进了人类集体智慧,是否促进了人类文明共同体
人格特质不是你想要就会有的,但你可以改变生活和思维习惯,将你自己从别人的期望中抽离出来,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如果可以不追求一定得作出最好的选择,只要作出自己当下觉得理想、不后悔的决定,那么,无论事情在未来会怎样发展,比起经过缜密盘算的人,你可能都会觉得更开心
聪明人在觉得自己越来越笨的过程中,却让社群整体变得越来越智慧
只要能把利人与利己很好地结合起来,你就能够利人利己、相互促进、人己双赢
人生的动力不应从外部寻找,而是内在建构的
人类文明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信息密度与信任浓度的提升
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关键做法有:创造试验机会、改变关系网、解释正在经历的转变等
绝大多数人有能力去“应对”压力,但是并没有学会“品味”生活,享受现在
是什么导致人们认为自己在工作场所中是行走的骗子?你是否感觉自己在工作或大学里的表现是伪装的?感觉自己基本无法胜任任务,或不值得任何表扬?
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过程与结果,是在纷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恰当的社会比较使人进步,不恰当的社会比较损害心理健康
今天的生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简单,人们需要不停切换角色,人与服饰的关系也复杂了许多
“零起点”入学是否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完全放任自流,不加教导呢?
也许只有基于可供性理论,不断去观察所处环境,才能不被思维定式限制,发现这个世界的更多可能
不论是从认识自我、行为改变、问题解决、创造发明,“是什么”反而比“为什么”更为重要
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指因为人类认知有限、能力有限、行为可行性范围有限,没有能力寻求“最优解”,退而追求“满意解”的行为理论
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好像记了很多东西,但最后还是忘了,这是因为你的“提取强度”还不够
这就像一个隐喻——人生是一段旅行,既然是旅行,就是处处皆风景,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某个终点,而在于每一步的脚下
隐喻一直是我们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生产,以及发明创新,许多问题都受到它的指引
空间上,建设自己的根据地;时间上,在不同时间周期选择不同的行动策略;成本上,探索和利用交错进行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行-知结构”的多层学习系统能带来学习效率的量级跃升
为了维持超过150人的大型群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无疑这会给时间分配带来巨大压力。怎么办?邓巴的答案是:和喜欢的人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