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
在悼亡诗中,“恨”是悲痛的极致表达。“恨”的情感复杂多面,“恨”的对象包罗万象
对受迫害者缺乏同情、对反抗者报以嘲笑的鲁镇人,年年除夕办“祝福”大典,然而只要他们不改变自己、改革社会,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祝福”
通过官媒对事件的公开报道,政府向民众作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评。这可算是走向“凝聚共识”的第一步。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不然,事件会一再发生、越演越烈
大疫当下,帕慕克呼吁“团结”。这些小说对疫情的描写都体现出当地政体的性质
故事引发评论者对人物所处的社会产生多方面的联想;而奥楚蔑洛夫是厚颜无耻的政治投机分子的生动写照
赫胥黎设想了一个娱乐至上的消费主义社会。在这个高科技控制的社会中,亲情、爱、自由、思想、文学、艺术甚至科学本身都被牺牲了
“麒麟送子”大菜,就是道德崩溃后人性灭绝的象征
中世纪人没有混淆体育与政治,也没有使之成为团体间敌意的来源
捍卫民主制度的选民用手中的选票“一剑封喉”。无论何人都不能再挥舞“大选舞弊”的“新衣”兴风作浪了
集体回忆包括对法国“五月风暴”的热衷、留恋、反思,淡忘和重温
雨果小说中的人物引发人们产生无限联想,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启发
评论者认为,小说抨击的六种假设,都在威胁当前的美国
这些书让读者感受到战胜气候变迁的力量,而不是担忧和恐慌
那些暴力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与刽子手的酷刑表演异曲同工,不仅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还瓦解了人们的善念和同情心
她没有落入作品被激进主义所稀释的陷阱,正是使她成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原因
小说对酷刑的描写是皇权统治对民众高压控制、人性沦丧的高度象征
酷刑机就像是“战争绞肉机”的缩影。“老司令官将会复活”的警告,永远值得人们警惕
鲁迅让墨家思想中的精华变得生动形象、切实可行。当今年轻学者发起的运动则将墨学落实到行动
时下,蓝脸这样的人依然稀缺,金龙这样的人随处可见,而洪泰岳的思想也仍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作者讴歌了无私奉献的基层集体化带头人,也描写了他们遇到的巨大阻力和强烈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