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的到来比想象中更早,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扯越大
结束四年记者生涯,专职陪伴因抑郁症休学的青少年三年后,我越来越觉得,陪伴孩子是一种指向自我的修炼
要避免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性生活,如果可以,父母与孩子最好不要睡在同一个房间,特别是同一张床。而且,家里的男孩与女孩也不应该共享同一个卧室
博物馆用跨越几千年的展品营造出时空延展的氛围感——时间是经线,空间是纬线,博物馆把它们织成一张网。人们可以冲破当下的时空藩篱,穿越到网上任意一个点,逃离碌碌日常
喜欢往往是开启一门兴趣爱好的理由,但要坚持,光靠喜欢是远远不够的
无论是因为经济前景不确定,还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二手交易确实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娃朴素的惜物之情,也许是对过度消费主义的一种小小反抗
这似乎又是一种表现强大的方式——吐槽家长,质疑权威。这个年纪的娃本来就爱顶嘴,有时还会故意在朋友面前和家长顶嘴,只为向朋友展示,自己不是只会听妈妈话的小孩子。似乎,脱离家长的控制,才能显出自己的独立性
视角发生改变,就有了很多新发现
把历史名人还原成正常人,放大他们和现代人之间的共性——近些年流行的历史类产品,都掌握了这把密钥。但把历史人物现代化、简化后,问题又来了
相比于输出知识,我更欣慰她在学着输出爱——照顾家人、体贴老人
“你知道,我已经尽力了,连假期都做题了。我可是班上唯一在假期做题的人。你不能再有抱怨。”
孩子们在这一台家长主导的戏里,多少有种提线木偶的感觉
出镜的只有娃一个,但妥妥是团队作业,策划、文案、拍摄、剪辑制作都需要其他成员——我和娃爸参与
很多孩子都在学竞技运动,不管是智力类,还是体能类,我相信大部分家长初衷不全是奖牌,而是让孩子领略并享受竞技体育的魅力
我希望,在家里面,成员之间尊重对方的边界,彼此不能无限索取和要求。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往后退一步,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代小朋友心思特别细腻,反正这一代家长在照顾娃情绪、呵护娃自尊方面做得登峰造极。可能是呵护有余、打击不足,现在的娃一旦觉得丢了面子,容易玻璃心
课间出教室亲近一下自然,既能舒缓学习的压力,也能获得一些野趣
店长眼睛一瞪:“少费话,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女儿说,“我必须回去上学。我得和懂科学讲道理的人在一起”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技无用再学一技,努力克服挑战,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能力边界
家长看来费时费力又得罪人的班干部工作,娃觉得趣味无穷。食髓知味,她自然不会错过这次竞选
相貌基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行为不一样。你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背后的原因有基因也有环境,有时候是基因,有时候是环境,我们大致上说一半一半吧
听话听音,对你来说,就是要了解哪些话是专门用来糊弄人的。这些话其实还不算最坏,因为对方还不想直接骗你。这些人还可以打打交道,你在有必要时较较真就好。但那些骗起你来毫无心理障碍的人,你只能是不打交道
能让我激动的瞬间,永远是想到一个精妙比喻,而不是得到一个精确数据。我的思维方式早就定型成只爱致知、不爱格物
要有效执行,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得任务细化。这方面,朵拉用了三张表
让孩子自己来,既不是家长简单就可以做的决定,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行动,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