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朱学东:皮蛋“改邪归正”之后|饮食
现在才知道,父亲早年做的皮蛋都是含铅的,不过那时人们都不在乎。毕竟,如果摄入量达不到一定程度,也不一定会对身体产生显著伤害。物质匮乏时代,真正伤害身体的,是饥饿
2025年07月18日 18:04
朱学东:小时候想吃而吃不到的铜鼓饼|饮食
油煎炸过的铜鼓饼,一张张挤在架子上沥油,热气腾腾,而香味也随着热气弥漫开,漂浮在人来人往的街市上,吸引着过往的人,尤其是孩子
2025年07月11日 17:03
朱学东:从怪味到美味,甜菜“咸鱼翻身”了|饮食
我觉得,以当今的物质条件,这种过去最不受人待见的怪味蔬菜,应该到了“咸鱼翻身”,新登大堂的时代
2025年07月04日 16:42
朱学东:醉虾,我食虾的唯一之爱|饮食
如今流行的熟醉虾,多用大虾罗氏虾,甚至对虾,味道也很好。不过,熟虾再醉,肉质显然不能跟活虾生醉媲美,而与小虾相比,大虾肉质也要粗粝不少
2025年06月28日 14:39
朱学东:虾虽小,却是宴饮大菜|饮食
即使如今海虾大虾已非常流行,故乡宴请首选仍然是本地产的河湖之虾,个头不大,浓缩的是精华
2025年06月20日 17:49
朱学东:河塘边长大的人,怎么能不熟悉虾呢?|饮食
我们小时候熟悉的虾只有两种,一种是糠虾,一种是沼虾。因为周围只产这两种虾,它们对水质的要求都挺高
2025年06月13日 17:25
朱学东:故乡夏日的腌菜和酱菜|饮食
如今腾迁之后,再也没有土地种瓜果,那些盐渍瓜条、酱瓜,尤其是盐渍或酱西瓜皮,都成了历史记忆
2025年06月07日 13:01
朱学东:鳝筒咸肉,一种独特的相遇之美|饮食
鳝筒烧咸肉,一个以鲜著称,一个以咸闻名,看似不搭的两种食材,何以能同烹成菜?
2025年05月30日 18:11
朱学东:江南黄鳝,既可入穷家,又能登大堂|饮食
好的黄鳝,一在野生,野生才有鲜;二在粗大,粗大才有肥
2025年05月23日 18:09
朱学东:白粥,江南人“食之本”|饮食
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白粥,是故乡秋收之后,自家用新米依平常之法熬的,有粥衣粥油,米粒粒粒成型不糟,色泽清幽幽温婉如玉,油光可鉴,家家都一样,香飘满村
2025年05月16日 19:14
朱学东:第一次吃到油焖春笋,就爱上了它|饮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常州宾馆吃到油焖春笋之前,我从未吃过如此浓油赤酱烧的春笋,不知道笋如此烧竟然也很好吃
2025年05月09日 17:55
朱学东:没吃过蒜苗炒蚕豆,不算在江南过春天|饮食
3月到4月中旬,在家陪父母吃饭,几乎餐餐都有蒜苗炒蚕豆,佐酒下饭,百吃不厌
2025年05月03日 08:36
朱学东:煮鸡蛋,中国人不变的味蕾记忆|饮食
当年农村虽然家家户户养鸡,但农家孩子吃鸡蛋的次数却极其有限,每一次吃煮鸡蛋,都是一种奢侈享受,自然不能狼吞虎咽,必须慢慢享受
2025年04月26日 09:31
朱学东:从奢侈到家常,一碗鸡蛋羹里的时代变迁|饮食
鸡蛋羹对老人小孩都很友好,毕竟入口即化,而且鲜美。能用鸡蛋羹拌米饭,也曾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2025年04月19日 10:20
朱学东:鳝筒烧肉,从武进食单到淮扬名菜|饮食
在乡邑前辈东吴大学教授伍稼青先生流寓台湾时追忆故乡风俗食物的小书《武进礼俗谣谚集》中,“鳝筒煨肉”位居食单第三位,居糟扣肉和酒煨肉之后,可见其印象之深
2025年04月12日 08:21
朱学东:白烧肉,从皇家恩赐到家常美味|饮食
白烧之法,主要在猪肉质量好,不需要靠调料遮盖并提鲜。少了许多调料香味,好猪肉的肉香自然生发,鲜、香,大块白烧五花肉最是诱人
2025年04月06日 13:08
朱学东:人人都爱红烧肉|饮食
常见意味着普及,普及意味着受欢迎程度。如果非要做人民的饮食排序,红烧肉绝对是真正的国民菜,老少贵贱,无所不欢
2025年03月28日 18:50
朱学东:人到老年,最爱仍然是猪肉|饮食
我后来走南闯北,品尝过无数美食,也算登过高山见过大海,甚至味蕾和肠胃几乎被重塑之后,喜欢的食物各种各样,但最爱的仍是猪肉,没有之一。真正的归来仍是少年时
2025年03月21日 20:00
朱学东:一片猪肝入口,便止不住神回故乡|饮食
过去在故乡,无论村宴市席,冷盘里,猪肝是少不了的,这是冷荤猪肝最高光的时刻
2025年03月14日 20:00
朱学东:洋葱炒猪肝,趁热吃最好|饮食
做好这道菜,最重要的是猪肝处理得法。酱腌水平决定猪肝的鲜嫩爽口。如果最后吃着太老,一是没酱好,二是炒的时候火候不好。至于洋葱烂或不烂,全在个人口味
2025年03月07日 20:00
加载更多
朱学东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书评、旅游、美食美酒专栏作者。当过大学老师、公务员,在多家媒体服务过。著有《人民的饮食》《江南旧闻录·故乡的味道》《江南旧闻录·故乡风物长》《老朱煮酒》《愿孩子过好你的世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