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太多,以至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没有引起应有的波澜。大多数普通百姓会觉得“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与自己关系甚远,这在我去年12月初到达蒙特利尔的时候就深有感触:这个上万人参加的峰会,不仅出租车司机和房东不知道,就连海关的官员也很懵懂。
“二战”之后,各国经济飞速发展,GDP猛增的背后是自然环境迅速的退化、极度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启蒙了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了关于环境问题的共识。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类环境宣言》,意味着由民间发起的环保运动演变成为政府行为。宣言中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至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公约》,中国是这两个公约的第一批签约国之一。然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已整整50年的今天,全球生物多样性仍在持续下降,气候变化仍在加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在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