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无论是老一辈尊重过去的传统,还是年轻一代追求生活的仪式感,大多数国人还是会选择吃个粽子。不过,吃什么样的粽子,各个地方人们的选择就大不一样了。
每逢端午,关于粽子的咸甜之争总会如期上演。6月2日,#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登上微博热搜。2022端午消费趋势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下旬,粽子销量环比增长超440%,咸粽占据主导优势,咸粽/甜粽的销售比例约为4:1。
尽管这次甜粽似乎落于下风,但普遍认为它的诞生比咸粽早。粽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其仪式性更大于食用性,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直至晋朝才固定为端午食品。唐朝时期,人们开始在意粽子的滋味——唐中宗时,著名宴会“烧尾宴”上曾出现“赐绯含香粽”,并强调淋蜂蜜食用。明朝中期,咸粽才见于记载,《竹屿山房杂部》里提及猪肉馅粽子。时至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中“火腿粽子”的制作工艺与现在非常相似。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