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李大卫 > 正文

这些已故冷门作家突然“复活”|猎读

文|李大卫
2021年07月13日 12:35
这些人当中,俄系作家偏多。即使很多爱好者以为熟知的作家,也有重新了解的必要
资料图:亚历山大•格里鲍耶陀夫。格氏并非专业作家,文学声名只凭一部喜剧《聪明误》。但这是一部经典。据说原文以对话中的双关语著称,好像一个早生了几十年的王尔德;其中的精妙之处极难转译成外语,长期限制了他的国际影响。图/Wikimedia Commons

  文|李大卫

  有一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一个欧洲出版人问及中国哪些当代小说家应该介绍。老实讲,这是笔者相当陌生的一个话题,于是在记忆中稍作检索,提起王小波的名字。除去文化趣味的因素,他笔下那个躁动年代的北京十分贴合我的成长背景,自然会有感同身受之处。对方听了,当即表示遗憾。原因在于如今的图书市场,对已故作者并不友好。

  有过这样一番经历,对于突然“复活”的少数作家,也就报以一份额外的关注。这些人当中,俄系作家偏多。比如《法国组曲》的作者,二战期间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虽为乌克兰犹太裔,但用法语写作,并改宗成为天主教徒)。此外,像笔名泰菲的娜洁日达•亚历山大罗夫娜•罗赫维斯卡雅。这个旧俄末期的文学明星,专擅描绘彼得堡中上阶级的生活场景,文辞轻俏,叙事灵动且富机趣,苏联时期作品被禁,际遇略似中国的张爱玲。最近又是亚历山大•格里鲍耶陀夫进入英语读者圈。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小说。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