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KjIuPBr6](https://a.caixin.com/KjIuPBr6)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官方数据显示,考研热有所降温,报名人数已连续两年降低——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而2024年为438万人,2023年为474万人。
2023年10月,即2024年考研初试前夕,财新记者采访了数名在首次考研未通过后选择多次备战考研的人,展现了近年考研热的冰山一角。现重推旧文。——编者]
【财新网】又是一年考研季。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教育部官网11月22日发布消息称,据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这一数字较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下降36万人,自2015年来首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参见财新网报道《考研报名人数九年来首降 “性价比”骤减》)
又有持续更新,真好
考研的背后是就业难问题,经济下行企业招人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生持续扩招和延迟退休的背景下似乎读研能让人缓息一下。最开始会觉得大家盲目考研是逃避的行为,但是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下,考研是一种既能提升学历又能让人抱有“三年后就业环境会不会好一点”美好幻想以及能在读研期间多刷刷实习的选择。考公热、考研热的现象之下归根究底还是就业问题。
文章里面每天八个小时是不够的,我最后三个月冲刺在图书馆的时间就是开门到关门一天十三到十五个小时,真是太疯狂了,然而考上了毕业了,也发现工作根本用不到那么多,也没有什么意义,真是回想起来真是讽刺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筛选
考研完了以后,发现还是得考编,不过985的研究生可以走选调生,降低考编门槛。
我们的课本中批判范进中举,现实中.…
人生真的有上岸这一说吗
人生也只有纳己而活,只不过总是要抗争一下,毕竟青春底色如此
今年毕业十年了。虽然我也觉得自己该考个研究生。并不是为了就业。除了生存,我希望自己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在期望的方向努力。挫败感不强烈,只是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保持竞争
然而考上就真的能上岸吗
很可怜。用这点执念放在工作里面怎么都小有点成就。
如果不是想继续做学术,只是想延迟就业,读研就是最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