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读书 > 正文

父女关系的创伤,是女性普遍面对的成长课题|带着问题去读书

文|琳达·希尔斯·莱纳德
2025年04月22日 09:38 试听
如果父女关系已经受损,女性一定要看清这种创伤,并接纳这些创伤的存在。因为接纳创伤就意味着疗愈的开始,对女儿、对父亲、对父女关系来说,皆是如此
《女性困境:父性职能对女性的禁锢》,琳达·希尔斯·莱纳德 著,冯华杰 译

  [前记:作为心理分析师,琳达·希尔斯·莱纳德的办公室每周都会有心灵受伤的女性前来求助。她们中有些极端自卑,有些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有些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价值缺乏信心。表面看来,她们是自信满满的商务精英、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无忧无虑的在校学生、潇洒不羁的离异人士……但在成功或光鲜的外表下,伦纳德看到的是受伤的自我、隐藏的绝望、无尽的孤独、对被遗弃和被拒绝的恐惧,以及从未停息的泪水和愤怒。这些女性受伤的根源大多在于父女关系中的裂痕。她们有些是与自己的父亲关系不睦;有些是受到了父权社会的伤害,父权社会所倡导的文化贬低了女性的价值,本身就像极了差劲的父亲。无论哪种情况,她们往往通过选择被动服从(“永恒少女”)或防御性地模仿男性(“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两种模式来守住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她们的自我评价、身份认同,她们与异性的关系,以及她们在职业、智力和社交方面的表达能力也都将因此受到影响。在本书中,莱纳德通过自己、来访者,以及梦境、童话、神话、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揭示了父女关系创伤在如今普遍存在这一现象——这种创伤源于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之间混乱、失衡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世人普遍认为女人不如男人;男人若表现出女性特质,则极易遭人菲薄。男人和女人都深受其苦,双方对彼此的身份和角色都充满了困惑。希望借由本书,能够呼吁女性开始关注父女关系对自己的意义。当一个女性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应对父亲的不作为和父爱缺位,并认清自身所处的关系模式时,她就能够摆脱这种模式对其生活的限制,进而寻求更真实、更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身的成长。这对于每个女性来说都至关重要。]

财新mini+会员专享

订阅后每月可免费阅读 3 篇财新通文章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全年畅览 轻松阅读

责任编辑:李佳钰 | 版面编辑:邓舒方
话题:
#带着问题去读书+关注
Loading...
推广

财新会员积分兑好礼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电邮

评论区 1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 玛特的羽毛

    父亲母亲永远永远爱你们!

    2025-05-01 21:01 · 安徽
    · 回复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