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六神磊磊的一篇《导演总爱讲道理不是个好习惯》,里面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咱们的导演一旦想要说个大道理,这个片子往往就很难看。这个观察我觉得满有道理,就顺着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01
按照咱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好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有“思想”,要表达某种道理。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分析段落大意,确定中心思想:它通过xx,反映了XX,赞美了XX,批判了XX,深刻地表达了XX。好像不这样,作品就不上档次。
这当然是个误解。
前些天看了六神磊磊的一篇《导演总爱讲道理不是个好习惯》,里面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咱们的导演一旦想要说个大道理,这个片子往往就很难看。这个观察我觉得满有道理,就顺着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按照咱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好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有“思想”,要表达某种道理。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分析段落大意,确定中心思想:它通过xx,反映了XX,赞美了XX,批判了XX,深刻地表达了XX。好像不这样,作品就不上档次。
这当然是个误解。
导演冤枉了,电影是为ZZ服务的.讲出来的是显然不是内心真实想法
我是匹夫,志不可夺,我只相信,我眼睛看到的,我心灵感受到的。
缺乏传教士的本领:说什么信什么。
价值观不是总局说的算吗?
这篇文章好!我们的导演一出名,就都想做人师,就想教育人……
那为什么咱们的导演一讲大道理,电影就会显得难看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并不真的相信那个道理。
也许缺乏的并不是价值观,土壤就是这么个土壤,导演们也只能种出这样的庄稼给大家瞧一瞧,他们都是体系下的文艺工作者。
衣食住行、各种经历都展现出一套价值观,但学的却是另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