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各种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外出游玩要远离昆虫,以免被蛰伤或咬伤。近日媒体报道,巴西的一名运动员骑行时,一只蜜蜂撞进他的喉咙,引发过敏性休克而离世。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只蜜蜂会让人丢掉性命?
分析这则新闻,我们可以推断,很可能是误入嘴中的蜜蜂受惊后蜇伤了这名运动员。
看似不重的小蜇伤,却引发了机体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伤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最终因为抢救不及时而离世。因此,春季外出游玩时,千万不要忽视蜂蜇伤、蜱咬伤、蚂蚁蜇伤等通常以为的“小伤”,它们背后有个隐藏的“杀手”——过敏性休克。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某些过敏原(如昆虫的毒液)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引发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并脱颗粒,释放预先合成的介质(如组胺)、酶(如类胰蛋白酶)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可直接作用于组织,导致过敏症状,也能募集并活化其他炎症细胞,释放出更多的介质并推动暴发性“连锁反应”,作用于多个系统或器官,引起全身性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