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去年,23岁的依依研究生毕业,实现了她一直以来的职业梦想——入职上海的一家外企。周围同事可观的工资、悠长的年假、不需要日常坐班的上班方式,都让她心向往之。然而,入职不到一年,依依就与不少同期入职的应届生一起登上了裁员名单。在此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她度过了数不清的与焦虑情绪为伴的日夜,“差不多每天都在焦虑”,被各种躯体化症状,如头痛、乏力、失眠等困扰,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听到被裁员的消息时,她甚至有些庆幸。
近年来,像依依这样困于职场焦虑的年轻人正在增多,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职场人生活中,差不多有类同的感受。
职场焦虑源自哪里?
一年前,小Y本科毕业。经过校招的层层筛选,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对于第一份工作,小Y不遗余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自己却没那么满意——她感到目前行业正在走下坡路,每天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反而忧心忡忡。
大厂似乎没有工会
劳动法和工会好像是摆设
文章中化名的人似乎都是女性,可以考虑多一点男性视角
看统计中的喜欢要素前三个“收入稳定、薪资待遇高、朝九晚五工作稳定”,这类工作在国内不用想都是挤破头,而国内又提供不了这么多这样的岗位,但大家又欲求不得,自然就焦虑了。而除了钱之外,其他对工作幸福感很重要的个人成长、职业兴趣等却排到了相对靠后的位置,可见不止是产业岗位的问题,还在于人们观念方面,而这又往往受整个社会的氛围和财富分配体制有关。
咋走出 靠体制机制
有些问题可能是经济下行带来的,但有些问题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遇到的。例如文里的依依是遇到了难搞的上级,而在大厂的工作忙碌但没有价值感是普遍的
标题里问题的研究结论呢?
本以为是告诉“如何走出”,没想到只是在呼喊着“如何走出?”
她无法决定面试结果,总是担心候选人会问她面试“挂”的原因,经常苦恼能让候选人接受的措辞。这些因素让她难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加重了她的焦虑。——这是很常规且份内的工作内容吧?
这是系统性的暴力,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