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博客精选,来源于“奴隶社会”
文|李一诺
一个孩子的教育差不多要 15 年的时间,期间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升学政策变化,同时,教育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怎么才能不焦虑?能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诺:我和大家一样,养育的过程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最开始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升学,以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有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未来。那个阶段的想法,就是尽量找到一条“确定”的道路。
但后来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一条“确定”的路径。
我们对确定性的痴迷,因为我们害怕“不确定”这件事。
但未来就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个恐惧,无解。
我们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候的恐惧,实际上才是焦虑的根源。看到这点,是我的第二个阶段。
看到这一层,就会发现这种恐惧往往以“关心孩子”,为孩子未来“规划”的形式呈现,表面是为孩子,其实呢,是自己把对待未来的态度、对待不确定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已。
我们作为家长,当然要为孩子“负责”,但问题是,什么才是负责呢?是规划好所有的路径么?是找好工作,买好房么?
其实并不是。
我想大家都能想到,我们应该做的“准备”,是孩子底层的心态和能力:自信,自知和面对不确定的无所畏惧。
这心态和能力哪里来呢?
靠送孩子去某训练营锻炼逆商吗?靠送孩子去某个班锻炼逻辑思维吗?
你可以送,但是效果有限。
因为孩子心理状态的底色,对待未知的态度,不是靠“上课”时的说教学来的,而是他们从自己生活的“场”里吸收来的。
这个“场”,是什么?
是我们成人自己的状态。
我们真实的状态,构建起的家里的“场”,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那些有形的课程和内容。
这个场,其实不玄妙,有几个层次:
1. 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
是否热爱生活,勇于创造?
是否能看到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但仍然对世界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
2. 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是对立的吗?还一体的?
3. 每一个成人的自我认知
“我”是谁?
我是适应者,还是探索者?
我是受害者,还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我是大千世界里的小蚂蚁,还是潜力无限的创造者?
其实我们自己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深层状态,用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自己的状态,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努力,才真的可能起到作用,否则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在消耗孩子的时间罢了。
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做父母,但孩子是会带着我们成长。
在养育路上,我们透过孩子,看见自己。进而看到,其实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教育最有价值的资源。
本文探讨的话题来自直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