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不止有咸甜之争,粽子“内卷”知多少|饮食

文|财新 邓舒方
2022年06月05日 14:00
从古至今,粽子远不止咸甜两大派别,早在宋朝时,粽子的口味已非常丰富
news 原图 2022年5月29日,云南省昆明市,在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火腿粽、叉烧粽、八宝粽……各种口味的粽子琳琅满目。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无论是老一辈尊重过去的传统,还是年轻一代追求生活的仪式感,大多数国人还是会选择吃个粽子。不过,吃什么样的粽子,各个地方人们的选择就大不一样了。

  每逢端午,关于粽子的咸甜之争总会如期上演。6月2日,#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登上微博热搜。2022端午消费趋势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下旬,粽子销量环比增长超440%,咸粽占据主导优势,咸粽/甜粽的销售比例约为4:1。

  尽管这次甜粽似乎落于下风,但普遍认为它的诞生比咸粽早。粽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其仪式性更大于食用性,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直至晋朝才固定为端午食品。唐朝时期,人们开始在意粽子的滋味——唐中宗时,著名宴会“烧尾宴”上曾出现“赐绯含香粽”,并强调淋蜂蜜食用。明朝中期,咸粽才见于记载,《竹屿山房杂部》里提及猪肉馅粽子。时至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中“火腿粽子”的制作工艺与现在非常相似。

财新mini+会员专享

订阅后每月可免费阅读 3 篇财新通文章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全年畅览 轻松阅读

您正在阅读
不止有咸甜之争,粽子“内卷”知多少|饮食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不止有咸甜之争,粽子“内卷”知多少|饮食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责任编辑:张兰太 | 版面编辑:邓舒方

话题:
#饮食+关注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用好用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5年05月03日

显影|寻亲19年:失而复得的女儿与一场高调认亲

2025年05月04日

最新封面报道之二|美国金融监管转向

2025年05月04日

小米高处不胜寒|特稿精选

2025年05月04日

新加坡执政班子换届后首迎大选 黄循财首战告捷稳住民意

2025年05月04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