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伏天也作伏日,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围绕它,有一些有趣的问题。
首先,三伏天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这就又谈到了历法问题。既然是三伏,就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伏为十天,然而,一般年份都会出现两个中伏,因此一般“三伏天”实际上是四十天。据传为战国时所作的《阴阳书》:“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伏天的计算是以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日与立秋日为基准,结合中国古老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因夏至日和立秋日并不固定,每年的入伏和结束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时差异还很大。2022年(农历壬寅年)初伏为公历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为7月26日至8月14日(两个中伏),末伏为8月15日至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