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俄国流失的文化与人|猎读

2024年02月02日 15:41
《再见,俄罗斯:流亡中的拉赫玛尼诺夫》一书的着重点不在音乐学或音乐史,而是一个音乐家为适应新的文化生活环境,不得不付出的心理代价
《再见,俄罗斯:流亡中的拉赫玛尼诺夫》书封

  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很多领域的领导性人才都不是本土出身。不但科技学术如此,文化艺术同样如此。如果说文学写作涉及语言这样的天然限制,对于第一代移民挑战更大,那么,更多依赖肌肉记忆的部类,外国人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尤其是当你来自该领域的强国。比如俄国人在芭蕾舞方面就有极大的话语权。

  另一个例子是古典音乐。关于这个问题,看看美国各大乐团指挥们的国籍,就都清楚了。早在19世纪,就有一些世界大牌到访纽约,比如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理查·施特劳斯,还有古斯塔夫·马勒。他们的名人效应固然带来不少流量,但要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则离不开一批定居下来的大师。可争取到这样一批人,并不像说说那么容易。尽管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当时的西方的中心却并不在这里,不论国际政治,还是文学艺术。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邓舒方
推广

李大卫
文化评论人,生长于北京,其他文字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恐龙和猫》、评论集《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