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mini > 专稿作家 > 米琴 > 正文

“长安三千里”:古诗中的“长安”情结

2023年07月27日 14:00
从长安梦到长安泪,再到长安怨。看透长安的诗人,痛斥长安,愤别长安
西安大雁塔建筑风光。诗人从长安梦到长安泪,再到长安怨。看透长安的诗人,痛斥长安,愤别长安,但无法彻底改变长安。图:视觉中国

  “长安”代表“帝都”“帝乡”,天子及其朝廷所在地。“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张谓);“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刘禹锡);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李白)……“三千里”表面上是形容长安远,而实际上是指仕途难。“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岑参);“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元好问)。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陈草庵)——古代的文人学士想施展才能抱负,求取功名,唯有去长安,争取在朝廷任职。“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孟郊)——要想谋得重要官职、青云直上,必须要得到坐在殿上的皇帝的赏识。然而,“圣朝久弃青云士”(李白)——“青云士”指品行高洁的有识之士。大多数皇帝都是不识英才的昏君。即使是所谓的明君,也有糊涂的时候。何况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本身就有致命缺陷。其结果就是:“多少长安名利客” (黄庭坚), “一朝蚁贼满长安”(吴伟业)。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解亦盈
留美比较文学博士,曾在美任教。中文著作有《爱情十九谭》《人生与社会思辨录》等。从2011年起为财新网撰写“名著的启示”专栏。